联系方式
彭凡在大西北玩转3D打印丨人民日报旗下环球人物
时间: 2025-04-05 10:39:29 | 作者: 云开平台官网入口网址
近日,人民日报社主办杂志《环球人物》记者正常采访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,4月1日《环球人物》杂志刊登专题报道——《彭凡,在大西北玩转3D打印》。
彭凡:1963年出生于四川宜宾,毕业于重庆大学,长期致力于铸造技术及材料研究工作,现任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
一台台5米多高、数十吨重的3D打印机整齐排列在共享集团的智能工厂车间里,一个移动机器人平台穿梭于各台打印机之间,接送已完成打印任务的工作箱。与其他铸造车间不同,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,也没有粉尘。很难想象,世界首座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会诞生在宁夏银川这个西北内陆城市。这与集团董事长彭凡多年的打拼是分不开的。
“我是一个格外的简单的人,思想纯粹,没有太多杂念,比较轴,不撞南墙不回头。”共享集团主要是做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原本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。2010年前后,彭凡偶然了解到德国有两家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砂模。“虽然当时设备规模小、成本高、效率低,但这一技术让我看到了行业变革的希望。3D打印技术能跳过传统模具制作,直接通过打印砂模进行铸造,这为改变传统‘翻砂’工序提供了新思路。”彭凡说。
经过两年左右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,彭凡得出结论 :3D打印设备能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。如果能将3D打印技术引入国内,中国铸造业将会迎来质与效的双重飞跃。说干就干,他第一批购买了3台小型设备,以便了解其实际效果,每台价格约100万欧元,当时1欧元约合8块钱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然而,初期使用遇到了不少问题 :设备成本高,粘结剂等材料依赖进口 ;维护复杂,经常需要国外技术人员维修,导致停机时间长。更气人的是,厂家要求使用该设备过程中如遇任何质量上的问题,不得擅自维修,必须联系厂家派人维修。每次维修,从德国厂方技术员上飞机起那一刻起,就要开始计算报酬,每小时100欧元。如果技术员已经修复了一个问题但尚未回国,设备又出现了新问题,技术员也必须归国再返,重走流程。
面对设备频繁出故障等问题,彭凡决定组建自己的团队,一年内梳理并解决了这些受制于人的故 障。为 了 进 一 步 推 动 技 术 落地,彭凡尝试与两家德国企业谈判,希望将技术引入中国,生产效率更加高、成本更低的3D打印设备。“我甚至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案,我们承诺,一旦设备落地,5年内销售未达预期,则由我们全部收购,但谈判了3年,对方还是没同意。”
“求人不如求己”,彭凡再次决定组建自己的团队,研发属于中国人的铸造3D打印机。大约一年后,样机问世,它就是国内首台工业级铸造3D打印机I-Dream 2518。“Dream”意为梦想,为了这个梦想,彭凡顺势又加大投入,让团队继续研发更大型的设备。
最终,团队研制出了效率比国外设备高数倍的大型设备。2015年,共享集团入选工信部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,成为国内唯一的铸造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。2016年,彭凡带领共享集团牵头组建了全国首家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,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。新技术的应用,让传统“翻砂”车间变为空调工厂,铸件生产周期缩短50%,生产实现“零排放”,真正的完成了铸造行业的绿色智能转型。接着,二代、三代、四代产品相继问世。曾经在铸造3D打印行业领先世界的欧洲、日本企业纷纷把目光聚焦中国。目前,共享集团大部分客户为美国通用电气、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。
“我不觉得自身特别聪明,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。我做所有的事情都会先问自己是不是尽力了。”1979年,彭凡考入重庆大学,主修铸造专业。大学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四川攀枝花的一家船舶修理厂。当时,一名同学家中遇到困难,彭凡和这名同学调换了工作单位,前往宁夏银川的长城机床铸造厂工作。
此前彭凡从未出过四川,对北方的生活一无所知。直到要去工作,他才开始在地图上找银川的位置,也看到周围是沙漠和黄土高坡。“我不会说普通话,还特意让母亲教,但她自己说的也是‘川普’。”彭凡回忆道。背着行囊离开家乡,彭凡乘坐绿皮火车一路向北,经过成都、兰州,来到银川。火车在天水一带停下时,他看到黄土高坡的景象,深感震撼。“车站里的人拿着暖壶卖水,蹲在站台上吃大饼和西瓜。山上光秃秃的,寸草不生,这种荒凉的景象让我心里忐忑不安。”
抵达银川后,彭凡沿着城内仅有的一条主干道来到厂里。由于是周日,门卫师傅让他去对面小区找组织科科长。彭凡蹲在墙根下等人通报,“内心只感到孤独和迷茫”,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来。
虽然银川的生活条件与家乡大不相同,但年轻的彭凡很快就适应了:冬天没有新鲜蔬菜,就做西红柿酱储存起来 ;土豆、萝卜和白菜都是批量购买,整个冬天就靠这些食材度过。彭凡每天都到生产一线干活。铸造过程中要用到石墨涂料,导致他每天工作结束后,食物、脸和口罩都被糊得黑黑的。脱了衣服一看,肚脐眼也是黑的。由 于 生 产 任 务 繁 忙, 彭 凡经 常 需 要 加 班, 有 时 加 到 夜 里十一二点。回家后没有现成的饭菜,他就用煤油炉煮点面条或热个饼子,再烧点开水凑合一顿。有时候累得连澡也不洗,浑身黑乎乎地倒头就睡,一觉睡到大天亮,早上起来再顺路买个糖饼,随便吃几口就去上班了。
现在回想起来,彭凡并没有感到当时的生活有多苦,“觉得能吃饱就行”。他反倒觉得,大学毕业后能深入一线工作,与普通员工接触,是非常宝贵的经历。就这样,他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。
“我是一名技术出身的领导者,对技术和创新非常着迷。如果让我再选一次,宁愿不做董事长或总经理,而是继续做总工程师,专注于技术创新。”彭凡说,企业里大部分岗位的工作他都干过,也接触到许多新知识,比如数字化技术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工业互联网等,“这一些内容远超我最初的专业范畴”。这也为他开拓创新、攻克一个个难题打下了基础。
1999年,工厂转为公司制。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彭凡,遇到了棘手的问题。当时,公司产品打入欧美市场,开始为美国通用电气生产燃气轮机铸件。这是一项巨大挑战,因为这类高精度零部件通常只有发达国家才能生产。为提升竞争力,公司做了技术改造,升级了检验检验测试手段。然而,由于精度判定标准与国外不同,最初生产的几十件产品作废,损失高达数百万元。这对当时年出售的收益仅1亿元左右的公司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
谈判桌上,通用电气的谈判代表要求停产,彭凡一度无法控制情绪。他在会议室外冷静了一会,觉得不能就这样放弃。继续谈判时,他向客户解释问题出在对品质衡量准则理解不到位,并请求对方再给公司一个机会,“我们肯定有能力干好”。对方只留下冷冰冰的几个字“那你们试试”,就离开了。之后,公司经历了3个月的停产整顿。彭凡铆足劲,带领员工梳理了设备采购标准、质量管理体系等,重新生产出一批产品,成功通过验收。由此,公司不仅获得通用电气的认可,还将业务扩展到蒸汽轮机、核电和水电设备领域。彭凡深刻认识到,面对挑战时,只有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,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。
时间来到2007年,慢慢的变成了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彭凡,又迎来一次挑战。三峡水电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,其70万千瓦的水轮机叶片最初完全依赖进口,我国始终受制于人。当时,公司已更名为共享集团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共享集团承担了水轮机叶片的国产化任务。不过,任务存在巨大风险——叶片是水轮机的“心脏”,如果研发失败, 公司将承担数百万元的损失。彭凡下定决心,要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他带头成立了专项开发团队,日夜奋战在一线搞研究,白天做实验,晚上查文献,终于解决了叶片的成形和变形控制难题,研制出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叶片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这一项目最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还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。水电站零部件从此成为共享集团的主流产品之一。
如今,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,如何再次勇立潮头?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进入了新时代,经济增长率从两位数降至目前的5%左右,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。与此同时,全球科学技术革命如火如荼,人工智能、绿色制造和信息通信技术等蒸蒸日上,为各行业注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动力。”彭凡认为,为了在存量竞争中保持竞争力,企业一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导者,通过提高效率、减少相关成本、优化产品、不停地改进革新来适应市场需求。“创新是核心驱动力,不能今天创新了就完了,就可以歇一歇,要让创新这个发动机一直运转。”彭凡对未来充满信心,“虽然现在竞争更激烈了,但民营经济发展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,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。”
为了方便读者查看3D打印行业信息,南极熊手机版网站(请收藏)进行了重大改版更新,按照:
金属、光固化、FDM、SLS、喷墨喷射、陶瓷、零部件、后处理、软件、3D扫描等产业链分类;
还有3D打印农场、消费品、工业国防、科研前沿、齿科医疗生物、模具、汽车、建筑等应用分类。
你可以很方便去查看各个3D打印细致划分领域的专业信息。这可是从2012年起,积累了13年的行业宝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