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村妇:23岁离婚25岁办厂30岁破产返乡后被点名表扬
时间: 2025-01-21 05:31:22 | 作者: 荣誉资质
她挽着发髻,穿一袭碎花衬衫,唇红齿白,笑容甜美,还戴着时尚的四叶草项链,第一眼看到她,就会不自觉被她的美吸引。
细皮嫩肉的她,怎么也不像是农村妇女,倒像是大城市里的白领,可她做的事儿却大大颠覆了人们的想象。
斑驳的厨房里,她娴熟地做饭;泥泞的稻田里,她麻利地插秧;寂静的山林间,她欢快地拣茶。
一切村妇会干的事,她做起来都得心应手,甚至干的更高效,并且还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。
本该在灯红酒绿中生活的女子,却选择了扎根乡村,瘦小的身躯爆发出巨大能量,摩托、货车、拖拉机她都会开,爬高上低盖房子、摘果子、挖笋子也不在话下。
砍柴、劈柴、杀猪、砌墙、她把农村里的生活彻底“玩转”,受到了央视的点名表扬,但殊不知,在这之前,她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,酸甜苦辣一应俱全。
离婚、欠债、背叛、破产,随便一个都能击垮人生的打击,她都一一经历过,反而从这些经历中找到了成功之道。
那么,一个离异的农妇,为何会被称为唯一能超越李子柒的女人,她又是如何完成逆风翻盘的?
这名“农村妇女”名叫沈丹,出生于1987年,已经37岁的她脸蛋清秀,却总带着一丝忧愁,仿佛身上充满了故事。
而这么一个具有“反差感”的女性,也受到不少人的揣摩,但她在镜头面前却总是什么都不说,只是投入的干着眼前的活。
沈丹出生于1987年,家境贫寒,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,除了种田之外,还经常外出打工。
所以沈丹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,一年到头都见不了几次父母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留守女童”。
奶奶年纪大了,对沈丹的照顾达不到事无巨细,所以沈丹的童年教育并不丰富,她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,反而整日要做家务和农活。
5岁时,沈丹就会收拾碗筷,7岁时,就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饭,9岁时,她开始上山割草喂猪,下地干农活。
在干活方面,沈丹是个天才,可学习上,却好似比别人慢了半拍,完成义务教育后,倒在了高考的战场上。
之后,她只能辍学打工,第一次出门,身上只揣着母亲给的200块钱,行李也就简单的两身衣服。
没有社会经验,一个呆在农村的孩子,出去时满心忐忑,还把这200块钱藏在了袜子里。
在他乡,一个年轻女孩不好找工作,花完了钱,沈丹只能住收留所,甚至有时还要睡公园的长椅。
为了生存下去,沈丹做过很多工作,锯木头、小吃摊帮工、火锅店服务员,生活艰难,夜晚的时候,沈丹总是想家,但只能一个人默默流泪。
实在想家了,就用BP机给家里发个信息,由于信息闭塞,通常好长时间才能收到母亲的回信,大多时候,沈丹只能一个人忍受孤独。
这时候,一个男人出现在了她生活中,两人都是外出打工的,自然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感,慢慢就发展成了恋人。
在一起后,两人有甜蜜有矛盾,23岁时,沈丹怀孕了,本该谈婚论嫁的两人,在那一段时间里却争吵不断。
就这样,沈丹又成了一个人,不同的是,她肚子里还有个孩子,虽然没有结婚,单亲妈妈的名头在农村也不好听,但沈丹还是坚持生下了女儿,并发誓要给她最好的生活。
女儿出生后,沈丹的身体十分虚弱,还是朋友寄来的3箱牛奶,让她撑过了产后的那段岁月。
而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,沈丹决定重新奋斗,她将女儿交给母亲带,自己出来打工,拼命赚钱,省吃俭用存了六七万元,准备做点生意。
2012年,朋友找到沈丹合伙办瓷砖加工厂,朋友出技术,沈丹出设备,她拿着自己的存款,还有从亲属和朋友那里借来的钱,又贷了一些,凑了三四十万。
可钱都投进去后,朋友却反悔不干了,理由是觉得瓷砖加工太累,不仅没有追加投资,还把技术都撤走了。
沈丹被坑的欠了一债,没办法,摊子都支起来了,沈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。
好在她能吃苦,白天跑业务,去工地测量计算,把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瓷砖都记下来,晚上则挑灯野战,自学设计,画一些图纸,这期间,还要抽出时间照顾年幼的女儿。
那段时间,沈丹经常累的直不起腰,好几次回到家倒头就睡,整个人都是麻木的状态,有时候都想放弃,可看到年幼的女儿,她只能咬牙坚持。
在沈丹的努力下,瓷砖厂全面运转了起来,沈丹更是忙的脚不沾地,为了方便,她带着女儿住到了厂里。
一方面可以每时每刻关注厂里的工作,另一方面也还是为了看设备,那时候沈丹请不起保安,只能自己盯着厂房,防止小偷的光顾。
见沈丹一个女人这么拼,不少人给她提供了帮助,工人也是能多干就多干,但也有一些人欺负沈丹孤儿寡母,经常在项目上给她使绊子。
对于这些刁难,沈丹都心知肚明,她选择以德抱怨,对顾客的要求一律满足,工人的待遇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到最高。
有时候订单催的急,工人需要加班加点赶产品,沈丹就做好饭送到厂里,和工人师傅一起吃饭,靠着友好的态度,沈丹收获了人心,厂子的效益也慢慢变得好。
赚了钱后,沈丹还清了银行贷款,还给父母买了一套小房子,怎么看日子都要越过越好。
可好景不长,看着瓷砖厂能自主运行后,沈丹决定开设第二家工厂,毕竟现在厂子口碑好,订单接连不断,一个厂子的生产能力都快跟不上了。
于是,沈丹就在上饶办起了第二家瓷砖加工厂,至此,沈丹也成了手握两家工厂的大老板,自然而然也有很多人找她帮忙。
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,在沈丹这里,对于朋友,她是能帮则帮,不曾想,朋友却拉着她走上了绝路。
一次,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找到沈丹,称要做一笔大买卖,但是手里没有资金,希望沈丹能帮其担保,借一笔钱来周转。
这个朋友信誉很好,曾经也帮了沈丹不少忙,虽然担保金额比较大,但是沈丹还是答应了下来,跑前跑后,帮朋友借来了钱。
可钱到手后,这个朋友却玩起了失踪,最后直接跑路了,借款人只能来找沈丹要钱,可沈丹刚开了厂子,手里根本就没有闲钱来还债。
面对上门堵截的债主,沈丹只能忍痛将厂子、房子都卖了,还从一些合作伙伴那里借来了钱,总算堵住了这个窟窿。
这次担保,让沈丹的人生直接跌落到谷底,不仅辛苦打拼来的一切都化为了泡影,甚至还欠下了80万元的外债。
彼时的她才30岁,人生已走过三分之一,却尝遍了苦难,那一段时间,沈丹经常以泪洗面,女儿则在一旁安慰她。
短暂的休整过后,沈丹决定回到村子里,那里没有勾心斗角,没有商场战争,只有母亲煮的饭菜,有家人给的幸福。
2018年,沈丹带着女儿,在出租车上,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,沈丹百感交集,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,配上《回忆总想哭》的音乐,一遍遍循环播放着。
伴随着歌声,沈丹思绪飞扬,过往几十年的经历像倒带一样,在她脑海中不断掠过,那时的她,只是习惯记录生活,从来没想过能成为以后的职业。
她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位坐拥几千万粉丝的大网红,那个名为“乡愁”账号,也不过是沈丹对家人的思念。
刚回到村子,沈丹并没有感到多少包容,反而受到了很多非议,有人称她一个人带着孩子,肯定在外面做不正经的工作,也有人称她混不下去了。
这些话让沈丹很难过,她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,把熟悉的人屏蔽掉,独自在账号上发布女儿以及家人的视频,频繁的记录生活,让自己忘记烦心事。
不曾想,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,沈丹视频中宁静的乡村生活,让很多人感到了惬意。
之后,沈丹又拍摄了一些乡村题材的视频,都是自己干农活的镜头,不过这些都是乡亲们帮忙拍的,画面参差不齐,有赞美的,也有批评的。
时间久了,乡亲们也不愿意帮沈丹了,她只能自己买来三脚架、云台,独自完成视频拍摄。
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,沈丹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,一次,她为了拍摄蘑菇开伞的过程,在山里蹲了5个小时,被叮的满身是包。
最终,终于拍到了蘑菇绽放的时刻,几个小时的努力没有白费,这一个视频发出去后,沈丹“一炮而红”,收获了将近300万点赞。
之后,沈丹再接再厉,拍摄了许多干农活的视频,下地插秧、山间采茶、甚至开拖拉机播种,农家“十八般武艺”,沈丹一样样展示给了大家。
就这样,沈丹借着短视频的风口,也凭借自己的勤劳麻利,成为了一名千万粉丝的红人。
在泥土与汗水交织中,向粉丝们展现了恬静、优美的乡村生活,给不少人带去了鼓励,很多人称她为第二个李子柒。
走红后,沈丹也没有忘记家乡,她用自己的渠道,帮助乡亲们出售农产品,给偏远的乡村带去了生机与活力。
2021年,沈丹的故事被央视报道,她表示,自己将会在助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,而她的事迹,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食粮。
她身上有一种力量,那就是坚韧不屈,正如她所说,没有依靠的墙,就把自己活成一座山。